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已满两年,目前正积极增强投资者的满意度,然而,同时也遭遇了一定的困难。关于未来如何继续推进改革,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改革启动
2023年7月8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此举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以“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为序列正式拉开帷幕。该方案推动机构从注重规模转向关注投资者回报,进而提升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行业的信任感。
行业行动
在改革实施后的两年间,公募领域展现出活跃的动态。一方面,行业主动推进浮动费率基金等新型产品的布局,促使行业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以解决传统固定费率模式下的“旱涝保收”问题。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随后,行业内首批共计26只采用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已提交申报。
成效初显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指出,费率改革在促进长期投资和增强投资者满意度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要实现既定目标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相关机构亟需加强投资研究和客户服务水平,通过精心挑选投资标的和科学构建投资组合,以切实提高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深化改革
公募基金的费用调整工作正在不断推进,特别是以基金销售环节为焦点的第三阶段费用调整预计将得以实施。在五月初,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相关方案,旨在逐步减少基金投资者的负担,并推动第三阶段的改革措施得以落实,同时对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进行了适度的下调。
模式探索
行业内正尝试寻找更为合理的收费机制,目前实行的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加零赎回费”的方案,或许可以研究采用“阶梯式销售服务费加赎回费”的搭配,以减少投资者在短期内交易的费用,力求在保障投资者权益与推动行业长期发展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平衡之道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公募基金在收费结构上存在调整的可能,然而降低费用不应简单模仿现有模式或急于求成。需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采取谨慎和逐步推进的策略,以实现投资者成本的最优化和行业长期发展的稳定平衡。
当前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持续深化,我们需探讨如何在降低投资者成本与促进行业长期发展之间实现和谐。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并别忘了为文章点赞及转发!